今天是:

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澳门永利最新登录入口 >>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 正文

“文学东北:审视与展望”文学论坛顺利举行

发布日期:2023-09-07    作者:     来源: 澳门永利最新登录入口学科办    点击:

2023年9月5日,由佳木斯大学澳门永利最新登录入口和辽宁师范大学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文学东北:审视与展望”学术论坛在我校召开。

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小说学会会长吴义勤教授,江苏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钟山》《扬子江文学评论》主编贾梦玮,教育部长江特聘学者、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彬彬教授,《当代文坛》杂志主编杨青教授,著名编剧高旭帆,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南方文坛》副主编曾攀,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副主编崔庆蕾,吉林大学文学院院长、国家社会科学重大基金项目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张丛皞教授,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春雨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吴景明教授,大连理工大学伦理学研究所所长梁海教授,辽宁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作家班宇,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国家社会科学重大基金项目首席专家、辽宁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张学昕教授,辽宁师范大学副院长武兆雨、讲师关岫一博士、讲师于恬博士等专家学者及佳木斯市常务副市长马新晖,佳木斯大学党委书记邱洪斌教授、副校长姜志梅教授、科技处处长王景涛教授、研究生部部长李光杰教授、人文社科版学报主编崔秀兰教授、澳门永利最新登录入口等相关学院100余名师生参加论坛。

论坛开幕式由佳木斯大学副校长姜志梅教授主持,佳木斯大学党委书记邱洪斌教授、佳木斯市常务副市长马新辉、辽宁师范大学张学昕教授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吴义勤先后致辞。

邱洪斌书记代表全校师生对“文学东北:审视与展望”学术论坛如期召开了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致力于东北文化研究,应邀出席本次论坛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欢迎,向始终关心支持学校发展建设、专程莅临本次论坛的市委、市政府领导表示衷心感谢。同时介绍了佳木斯大学近几年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优势资源,重点聚焦我省和三江平原厚重的红色文化基因,人口较少民族文化积淀,展开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情况。

马新辉市长代表佳木斯市委、市政府向莅临本次学术论坛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向各位嘉宾介绍了居华夏东极、处三江平原腹地的佳木斯历史沿革,以及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与佳木斯大学共谋合作发展,不断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会,为双方共同发展创造了机遇,增添了信心,提供了支撑。

张学昕教授对莅临本次会议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同时从学术角度对“新东北文学”“新东北作家群”“东北文艺复兴”“铁西三剑客”等概念进行了理论辨析,希望借助本次论坛,能为新东北文学注入新的元素。

吴义勤主席代表专家协会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同时为佳木斯大学对本次会议的积极组织表示感谢。对东北文学在文学现代化版图上作出的重要贡献给予了肯定,强调东北文学发展是新时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希望可以创作出配合时代发展的新作品,希望在这个时代的东北作家能够立足于文学本身的视野甚至具有超越性视野,为现代东北文学实践做出更大贡献。

《钟山》《扬子江文学评论》主编贾梦玮教授主持论坛发言阶段,南京大学王彬彬教授和佳木斯大学徐晓杰教授分别做学术总结。专家们分别从东北文学的地域性研究、东北文学的特质研究及作家作品个案研究等角度对文学东北进行审视与展望。

首先,专家们研讨了文学东北的地域性和历史性问题。南京大学王彬彬教授阐述了作家与地域传统的三种关系:仰视歌颂、平视纠缠、审视批判,并强调审视批判的重要性。吉林大学文学院院长张丛皞教授提出应该重视东北文化的起源和传承红山文化,了解东北文化的背景和脉络,审视与展望离不开回溯。辽宁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作家班宇主要从自身经历、小说本身以及环境地缘来论述东北文学,提出对文学的展望应从历史上挖掘,在时间上开拓。辽宁师范大学张学昕教授指出东北文艺复兴应从文学发展史层面理清概念,对东北文学做新的审视与展望,从而推动文学和学科发展。

其次,对东北文学的文学特质进行讨论。《当代文坛》杂志主编杨青教授将东北作家群与西南作家群进行对比,提出未来可以在时间重视和空间重视上相互借鉴,各取所长。佳木斯大学澳门永利最新登录入口徐晓杰教授从文学生产与传播角度对新东北作家群文学生产的现象级事件及景观效应进行讨论,认为新媒体的发展为东北文学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媒介,但要对此进行审视、反思,以促进文学生态发展。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王春雨教授提出要更多关注东北人的性格和精神内核,认为东北文学应该有三个面向:一是时间的面向,二是空间的面向,第三个是人的面向。文学东北的最终目的不是建构某种东北文学,而是建构文学本身。著名编剧高旭帆提出东北文学有两个特点即开阔性和幽默性,东北文学本身一直在复兴,东北文学有力量,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文学。东北师范大学吴景明教授提出文学东北的世界性,应把东北文学放到全国文化版图和世界文化版图中去谈。《南方文坛》副主编曾攀从新南方的视角来审视东北文学,提出新南方和新东北不是在谈地域,而是谈结构问题,新南方和新东北某种精神上是一致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副主编崔庆蕾提出文学东北有更强的投射性和概括性,文学东北具有地域性和非地域性双重文化特征。佳木斯大学蒋红艳教授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论述东北文学:题材选择、意象书写和形象塑造,提出90年代题材选择与时代密切相关。辽宁师范大学武兆雨认为东北文学是知识分子立场的言说,是生存经验与情感结构的彼此映照。

最后,在作家作品个案研究方面,大连理工大学梁海教授认为文学作品会写出城市面貌并进行重构,阐述了城市与作家之间的关系,并以班宇的两篇文学作品为例细致讨论了文本空间与城市空间的关系。辽宁师范大学关岫一博士从作家个案来谈东北文学叙事的特征,将其大体分为三类,即存在视角、先锋性和探索性作品、中年男性对日常生活的书写。佳木斯大学楚金波教授谈到著名作家迟子建以从容的笔触对家乡自然生态进行诗意的描述,为人们构建诗意栖居的理想的范式。

本次论坛对东北文学的构建与发展做出了建设性的讨论,有力地推动了东北地域文学与文化的振兴发展,加强了学术共同体的形成,进一步促进了我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

论坛结束后,专家们到同江、抚远进行为期两天的东北边境文化考察,感受东北文学版图中边境文化的特色与魅力。